借用语言,无论是书面的,还是口头的,都一定要心诚意实。要知道,夸大其辞,花言巧语,信誓旦旦,反而会弄巧成拙,甚至,使刚绽开的爱情花朵枯萎凋谢。
2.借物示爱,以物传情
除了语言、歌声(音乐)外,还可借信物来示爱。春秋时期卫国的姑娘对小伙子“投之以木瓜”,小伙子对姑娘“报之以琼踞”。现代社会作为传情的信物也是多种多样的,大体有鲜花、鞋袜、衣帽、金银首饰等等。对于这些信物恋人们总是倍加珍爱。因为,信物具有确立爱情关系的职能,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订立婚约的职能,如现代城市,戒指这一普遍使用的信物常作为订婚的象征,退还戒指被等同于解除婚约。难怪黄金广告说:“金光灿灿的黄金,代表永恒不变的爱情。”
(三)求婚
当爱情成熟得像树上熟透了的苹果时,男女双方都会考虑婚嫁之事了。如果说示爱是出于情感的话,那么求婚则应出于理智,不能轻率。求婚应注意下面一些礼仪。①男方应主动向女方或女方的父母求婚。中国式的求婚不像西方社会那样,有固定的仪式与语言动作,只要选择恰当的时机与方式表达出来就行了。但一般是男方主动求婚。②求婚要自然含蓄。有一种求婚方式是直接对女方说:“嫁给我吧,”“咱们结婚吧。”女性天性害羞,对于这种直露的要求,大多数均不会当面答应。因此,选准恰当的时机,含蓄的暗示要自然得多。有一对恋人,男的叫德明,女的叫惠芳,德明去惠芳家做客,惠芳烤出香喷喷的馅饼招待德明。德明趁机说:“你家的火炉跟我家的一模一样。在我家的火炉上,你也能烘出这么香的馅饼吗?蕙芳一愣,很快悟出了话中话,说:我可以去试一试呀!德明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求婚”成功了。③尊重对方意愿,不能强迫选择。有的求婚者当遇到对方拒绝时,恼羞成怒,破口大骂,大打出手,或威吓,或强迫,这除了不礼貌,不道德外,还是一种违法行为。求婚者应尊重对方的选择,求婚不成,和气分手,不能成夫妻,还可成朋友。
由人介绍赴第一次约会到求婚成功,一对恋人由陌生到相识、相知、相恋,最后决定结为人生伴侣,这是一个复杂的感情发展过程。成功地通过了这个过程的朋友必会走向人生幸福之巅——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