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注意了上述这些礼仪,则谈话的效果一般都不会很差。
学生与教师谈话,应注意如下几点:
1.和老师说话时,学生应主动请老师坐。若老师不坐,学生应和老师一起站着说话。只有等老师坐下,并请学生坐,学生才可以和老师坐着说话。
2.学生无论是站着还是坐着,都应姿势端正,不可东张西望,不可抓头摸耳,不可抖腿搁脚,还应双目凝视着老师,认真地听老师说话。
3.如果老师说的话,学生感到不理解,或无法接受,并有不同看法,可不必隐瞒,应谦虚而诚恳地向老师请教,直到弄明白为止。
4.对于老师的规劝和正确的批评,学生应愉快地接受,而且态度要谦虚,决不能当耳边风。即使老师态度较生硬、急躁,也不应计较,更不能嫌烦抵触,而要想到这是老师在关心帮助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尽快成为讲文明,守纪律的好学生。
(三)同学间相处与交谈
同学们从五湖四海走到一起,生活在一个大集体里,应该像兄弟姐妹一样,彼此互相关心、照顾,互相尊重、爱护,讲公德,讲礼貌,互敬互让。这样,我们才能生活得愉快。如果大家相处在一起,经常为一些非原则性的小事争吵不休,甚至打架斗殴,在处理相互关系时,随心所欲,各行其是,我们生活的环境充满这样的火药味,是绝不可能生活得愉快的。
因此,与同学相处,应懂得并遵守人际交往中的基本礼貌。
1.遵守公德
公德,是指公民们为了维护整个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而共同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
有的学生不愿自觉遵守公德。如任意破坏公共财物,在集会时或集体生活中或娱乐时大喊大叫,吹口哨,不遵守公共秩序,不讲卫生等等,都是公德差、道德品质差的表现。同学们要敢于与这种不讲公德的人和事进行斗争。
2.遵时守信
与同学相处,应遵时守信。遵时,就是遵守规定的或约定的时间,不违时,不失约。守信,就是讲信用,不可言而无信。失约和言而无信都是失礼的行为,也是人际交往中普遍为人们所反感的。
比如,与同学相约共同去办件事,或者是约会,确定了时间,就不要轻易更改,如不得已要更改也须早打招呼并做好解释,尽量避免给对方造成麻烦和产生误解。
又如,承诺帮同学办事,一定要慎重,办不到或力不能及就不要轻易答应承办,不要开空头支票;不要因怕丢面子或不好拒绝就勉强答应。因为答应承办的事,最终又不好好尽力帮人去办则更为丢面子和失礼。人家再也不会相信你了。当然能办的事,一定要帮人去办,要乐于助人,不怕麻烦。这样,才能取信于同学。
3.真诚友善
与同学相处,必须做到诚心待人,心口如一,而不能虚情假意,心口不一。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缺乏真诚的人,即使礼节方面做得再好,也会给人“伪君子”的印象。
同时,还要从友善的愿望出发,不可心存恶意,不要胡乱猜忌、怀疑人,不可嫉妒或巴结人,不可有势利眼。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4.谦虚随和
与同学相处,要做到谦虚随和。谦虚,就是虚心,不自满,随和,指能顺应众人的意见而不固执己见。
只有谦虚,不摆架子,不自以为是,才能使人感到容易接近,愿意与你相处交往。相反自吹自擂,趾高气扬,夸夸其谈,爱卖弄自己博学多闻,这样,往往被视为傲慢、不知礼,会使人敬而远之。
随和,不是随声附和,而是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是总强调自己的主观意志,而是让别人表达看法、观点,能表现出虚怀若谷的胸怀。
5.理解宽容
理解,就是懂得别人的思想感情,理解别人的观点、立场和态度,能心领神会别人的喜、怒、哀、乐。宽容,就是宽宏大量,能容人,能原谅别人的过失。
与同学相处,最怕的就是互相缺乏理解,甚至产生误解。缺乏理解就无法沟通感情;产生误解就容易导致失礼,产生思想隔膜,甚至使关系僵化。
理解别人应该注意理解与自己意见看法不同的人;理解自己看不惯、不喜欢的人;理解有缺陷、有隐衷、有自卑感的人。要设身处地去考虑问题,不要主观臆断、曲解人意。这样,对方才能推心置腹和你交谈,并视你为可信赖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