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谈中问与答的艺术和礼仪(三)

问:为什么?

  答:因为此刻当我站在这个舞台上时,我认为自己是勇敢的、自信的,而且观众的掌声也证明我是美丽的!

  问:作为一个大学生,你为什么要来参加选美?

  答:因为大学生不仅是未来的人才,还应该是美的象征!

  面对主持人一连串的“为什么”,杨小姐以从容礼貌的态度对答如流,充分显示了自己的智慧、自信和风度。对于无恶意的提问,你应像杨小姐那样直接回答。如果忸忸怩怩或避而不答,反而会给人不大方不礼貌的感觉。至于能否答得精彩,那就是“交际语言”方面的问题了。

  ②对于涉及机密、隐私、或有意刁难不怀好意的提问,可采用“答非所问”、“无效回答”或“诙谐作答”等等。

  “答非所问”。有的提问是想使你处于一种被动境地,如直接回答,就会中圈套,于是采用巧妙的回避法,绕开对方话题,用一个相近的问题去回答。例如,西方记者有次问周总理:“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这问话,实质是讥笑中国贫穷。总理回答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十八元八角八分。”全体记者为之愕然,总理接着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为十元、五元、二元、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五分、二分、一分的主辅币人民币,合计十八元八角八分⋯⋯”总理采用有意一转,不回答对方所指的“资金”,而是人民币的面额,这既保守了国家机密,又解答了问题。

  “无效回答”。即不把实质性的答案说出来,而用委婉的方式表示,让对方去领悟。它可分为有效性、无效性和纯天效性。这里讲讲“纯无效回答”。即答话中找不到答案。答案只有到别处去寻觅。方法有两种:

  一是回以自解,不授人以柄。例如,陈毅副总理回答日本记者的提问时说的:“中国爆炸了两颗原子弹。我知道,你也知道,第三颗原子弹可能也要爆炸。何时爆炸,请你等着看公报好了。”陈毅很干脆地把寻找答案的使命还给那位记者了。

  二是诱导别人自我否定。例如:罗斯福在任美国总统前在海军供职。一次,他的朋友问他关于在某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在回答前小声地问他的朋友:“你能保密吗?”朋友脱口而出:“能。”罗斯福接过来答道:“你能保密,我也能。”显然,他利用提问者的特定心理巧妙地诱导对方表态,这样顺理成章就不需要自己再回答此问题了。

  至于“诙谐作答”、还有故意“装聋作哑”等等的例子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以上回答,既不使对方难堪,又不失礼仪和风度。

  综上所述,愉快的交谈是事业成功的桥梁,只要我们很好地掌握交谈的特点、要求和原则、方法,用高雅的风度,开阔的胸怀去参与交谈,我们会发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交谈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娱乐。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