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的礼仪(一)

封建社会的礼仪

  封建社会是古代礼仪制度的确定、巩固、发展和完善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礼仪制度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封建社会历史时期的礼仪是在封建等级观念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这种等级观念是继承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逐渐完善发展而来,它受儒家理论的制约,一直贯串在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历史之中。而封建等级观念又是以儒家学说中的“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和“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礼仪规范,作为以此为准则,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封建等级的统治。

  封建社会礼仪一开始就显示出鲜明等级观点。首先是政治等级。西周以来,“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的制度,与专制皇权和统一国家是不相容的,所以必须加以改变。秦始皇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实行中央集权统治。在此基础上,他又把战国时期的官制加以扩充,建成一套适应封建国家需要的行政机构。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为“三公”。三公以下,是分管具体政务的诸卿,其中有掌官殿掖门户的郎中令,掌官门卫屯兵的卫尉,掌京畿警卫的中尉,掌刑辟的廷尉,掌谷货的治粟内史,掌山海池泽之税的少府,掌国内民族事务和外事的典客,掌宗庙礼仪的奉常,掌皇室属籍的宗正,掌舆马的太仆等。地方行政方面,郡设守、尉、监、县按大小设令或长,领有丞、尉及其他属员。县下有乡,乡设三老常教化,啬夫掌赋税诉讼,游徼掌治安。乡下还有亭、里。亭有亭长,里有里正,是最基层的统治者。一般农民称“黔首”,下面还有以供人使唤为职业的奴婢,处在社会最低层。在礼仪上,从祭祀到相互接遇,各有不同的规定,明确了尊与卑的关系。

  在祭祀上,封建统治者不仅重视祭祀宗庙,也重视祭天地、山川。而且规定了等级: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山川。

  封建帝王祭天地最隆重的礼仪叫“封禅”。《史记·秦始皇本纪》载:

  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峰山,立石,与鲁诸儒生义,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风雨暴至,休于树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禅梁父。

  自秦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沿袭不断。一般都是帝王自到泰山举行的。古时认为泰山是五岳之长,称为岱宗。五岳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泰山高,离天近,所以先要到泰山顶上举行祭天的仪式,以报答天之功,叫封。然后再到泰山脚下的一座小山——梁父山上举行祭地的仪式,以报答地之功,叫做禅,封禅是帝王家的事,其他任何一级的官吏绝对不许僭越的。

  我国古代礼仪制度,大致可分为如下四个时期:

  (一)秦汉时期

  这是古代礼仪制度的确立时期。这一时期等级制度是十分森严的。不仅“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而且上级官吏对下级官吏也有生杀予夺的特权。汉文帝能“虚前席”以待贾谊,便是格外加恩了。东汉末年尽管汉献帝已完全只是一个傀儡,其帝王的威严也仍然存在。许田射猎时,曹操纵马跑到献帝前面去接君臣的恭贺,关云长提起青龙刀就要上前去砍他的脑袋,虽经刘备制止没有砍成,后来却引出一段“衣带诏”的公案来。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