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诸侯举行祭祀时,召臣下举行射礼。举行射礼的要求是严格的,臣下能够射中箭靶的才能参加祭祀,好几次射不中的便不能参加祭祀,这种比射的仪式叫“大射”。(史记·孔子世家):“大射孔子冢。”
古代州(乡)大夫春秋两季会见士大夫,在州里举行习射,叫做“乡射”。古代乡老和乡大夫在推荐士子去应试时举行这种仪式,也叫“乡射”。
举行“射”这种礼仪时用的箭靶叫“侯”,天子用白质的熊皮做成的侯,诸侯用赤质的糜皮做成的侯,大夫用布,上画虎、豹等物;士用布,上画鹿、豕等物。贵贱有序,等级制度森严。
9.鼎
鼎原来不过是陶土制作的一种用来盛食物的容器。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之后,青铜器也取代了石器,于是夏商之间出现了铸造精美的青铜鼎。
奴隶社会以鼎为祭祀时用的重要礼器,称为“国之重宝”。《礼记·礼运》:“陈其牺牲,备其鼎俎。”祭祀时都要准备着盛牛羊的鼎和俎(也是礼器)。
古代对鼎有种种神话、传说。一种是说黄帝铸好青铜鼎以后,被天帝派龙下界,接上天庭去了。另一种是说禹铸成了九鼎。《左传·宣公三年》中王孙满说:“昔夏(禹之时)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意思是夏禹有德,远地的部落图画山川奇异之物来献,又使九州之牧贡金(古代指铜),铸成九鼎,上面装饰着鬼神百物的图形,使百姓了解鬼神奇异之物,有所准备。“九鼎”象征九州(雍、兖、冀、青、徐、豫、梁、杨、荆),表示一统天下的意思,代表统治权,所以是“重宝”。
九鼎,作为国之重宝,说明它的价值之高,地位之重。所以,贵族们常在鼎上铭刻祖先的功绩,藏之于宫庙。身份不同,鼎数也不同。《礼记》规定,“祭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元士三。”现在人们说“一方九鼎”,是形容人们说话十分有份量,绝对可以信赖。鼎圆形三足(也有方形四足的),装饰也不同。荀爽《九家易解》,“牛鼎受一斛(古时十斗为一斛),天子饰以黄金,诸侯白金。羊鼎五斗,天子饰以黄金,诸侯白金,大夫以铜。豕三鼎斗,天子饰以黄金,诸侯以白金,大夫铜,士铁,三鼎形同。”牛鼎、羊鼎、豕鼎,三鼎的足上各饰以牛、羊、豕首。
古代天子也有铸鼎赏赐给有特殊贡献的诸侯的,叫做“赐鼎”。
古代天子确定建都的城邑,表示建立政权,一统天下,叫做“定鼎”。
古代凡有意夺取天下者,称之“问鼎”。《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于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周代以九鼎为传国之宝,楚子向周大夫王孙满问鼎之大小轻重,就有觊觎周室的意思。所以王孙满答以“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10.拜
礼行叩头是古人常用的礼节。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拜礼。《周礼·春宫·大祝》:“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
拜礼中,礼节最重的稽首。稽首与顿首、空首不同。一般说来,稽首是臣拜君之拜,顿首是地位相等互相之拜,空首是国君回答臣下之拜。顿首的姿式是拜跪于地,头顿时即举起,所以叫顿首。空首的姿式是拜跪于地,先以两手拱至地,再以头至手,因其头不至地,所以叫空首。
稽首是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多时方起。因为头叩地多时,有所稽留,因此叫稽首。《尚书·舜典传》:“稽首,首至地,臣事君之礼。”如《左传·宣公二年》中(士季)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肃首拜是拜礼中礼节最轻的。《周礼·春宫》注:“但俯下手今时擅是也”。只是拱手行礼,就是现在的揖。军队中有这样的肃拜。妇人行礼,主要也是肃拜。褒拜是手持符节的拜礼。奇拜是一拜,一般用于燕礼(宴会)、大射(射礼)时,国君拜臣下的礼。丧礼中先作顿首后作稽颡(稽颡:头触地,面色庄恭之拜礼),叫吉拜;先稽首后顿首,叫凶拜;振动,是战栗变动之拜。
11.揖
《礼仪·乡饮酒礼宾厌介注》:“推手白揖。”可见古人作揖与后世不同。古人作揖,根据对象的不同,推手时有高平下之别。《周礼·秋官》:“士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对庶姓,没有亲属关系,推手时稍微往下,叫土揖,对异姓,指有婚姻关系的,则用时揖,平推手;对同姓,是同一个族的,就用天揖,推手时稍微举高。
12.尚右,虚左
古代左、右两字所表示的地位尊卑有时不同,这是与古代礼仪习俗有关的。
周代尚右,以右为上位(秦汉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蔺相如自渑池之会后,赵王“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则不服气地说:“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可见,“右”的意思与“上”相通。从地位上来说,右比左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