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礼俗礼仪制度的创建(一)

(三)各种礼俗礼仪制度的创建

  奴隶社会的统治阶级为了加强统治,明确尊卑关系,维持朝野秩序,加强上下沟通和横向联系,逐步制定了一系列与当时的社会制度相适应的礼俗礼仪制度,现择要介绍如下:

  1.朝

  周代诸侯按规定的时间觐见天子,叫“朝”。《王制》中规定各诸侯国国君“五年一朝天子”。也有说三年一朝的。每次朝见,诸侯都要带着玉帛、兽皮、珍玩和土产等贡品,叫做“朝贡”。如《左传·隐公八年》:“郑伯以齐人朝王,礼也”。如果不按时朝见天子,就被认为不尊敬天子,天子就要出兵讨伐。如《左传·隐公九年》:“宋公不王,郑伯为王左卿士,以王命讨之,伐宋”。

  在四方诸侯中,每方挑选一个有声望的诸侯领导,叫做“方伯”,其他小诸侯去见方伯,也叫“朝”。如《左传·隐公十一年》:“滕侯,薛侯来朝。”战国时,周天子已无威望,七雄逞强,弱的诸侯觐强的诸侯也叫“朝”。如《战国策·齐策·邹忌讽齐王纳谏》:“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后来,臣子见国君也叫“朝”。如《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先轸朝,问秦囚”。可见“朝”的外延在不断扩大。

 2.聘

  “聘”这种礼仪最初是指天子派卿大夫去见诸侯。《礼记·王制》疏云:“其天子,有使大夫聘诸侯之礼。”诸侯德风方面有突出成就的,天子往往也派人聘问。如在《左传·隐公七年》:“天王使凡伯来聘。”凡伯是天子的大夫,周王派他来见鲁隐公。

  诸侯的国君即位,强大的诸侯国来贺见,也叫聘。这是诸侯之间邦交的礼节。《左传·隐公七年》:“齐侯使其弟年来聘。”诸侯相聘,使者还带着玉帛,表示敬重对方的意思。所以《左传》注曰:“诸聘皆使卿执玉帛以相存问。”

  相互来往朝聘,也有一定名称。此国往彼国的聘叫“如”。例如《左传·襄公二十年》:“冬,季武子如宋,报戍之聘也。”季武子自鲁去宋,叫做“如”。反之,襄公十五年宋派向戍来鲁国,就说成“宋向戍来聘”,这是由彼国来此国,“内适外言如,外适内言朝聘”,就是说:由本国到别国去叫如,由别国到本国来叫朝聘。

  3.盟、誓、遇

  盟、誓、遇都是诸侯国之间的友好协作活动。

  两国以上互相宣誓约定来协同办事叫“盟”,会盟时杀牲,歃血(以牲口血涂在口上,表示言出如山,决不返悔),并且宣读盟书,誓于神,叫做“盟礼”。《曲礼》:“泣牲日盟。”遇有急难,诸侯间会见,举行盟礼,共同约定相互援助,就叫“会盟”。《过秦论》:“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结盟以后,双方就有义务约束。如《左传·襄公三十年》记宋国在五月间遭特大火灾,冬,与宋同盟的十一个诸侯会于澶渊,共同以财货援助宋国。

  用语言相互约束来表示决不违背信约叫“誓”。《曲礼》:“约信曰誓”,诸侯之间举行这种仪式,叫“誓礼”。与“盟”不同的是,它既不用杀牲,也无须歃血。

  诸侯之间不在规定的地点忽然相见,叫“遇”。如《左传》疏云:

“遇者,草次于朝,二国各简其礼,若道路相适遇也。”事先没有约定,偶尔相逢,犹如人们在路上偶然相逢一样,在礼节上要比朝、聘简单。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