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
《鹿城棋苑》刊登了棋友对中国象棋发展分阶段(时期)的看法。作者用了许多名谱的面世来说明象棋的发展。提出:1817年行香斋之前为早期;1819年《竹香高》之后为中期;1950年以后为近期。
首先觉得,这种学术上的探讨,精神可嘉。研究中国象棋发层的文章,毕竟不多,现在提出引子,是个可喜的开端。
关于中国象棋发展的看法,除了以棋谱面世可以看出水平,评述其动向外,还要看社会的发展,两者综合起来分析,或许较为恰当。据此,愚以为,北周武帝制象棋经》以前至春秋战国为前期。那时有刘向的:雍门子周以琴见乎孟尝君曰:“足下燕居,则斗象棋而舞郑女”。(公元前321一246年)以及《论语》中的:“不有博弈者乎,唯贤而已。”的记述。那时象棋已在士大夫中流行了。诚然,从周武帝时庾信的《象棋经赋》来看,说的多是“天象”。而春秋成国时的象棋是什么样的形式,也难予查考。但事物总是随着社会发展而进步和趋于完善的。那么,象棋也是不能例外的。
象棋至唐、宋时为中期。这时由雏形的宝应象棋至北宋时为定形了。宝应象棋有车、马、将、卒或偏、裨等棋子,以后才有“炮”。(续藏经注中:普神农以日月星辰为象,唐相国牛僧儒用车马将士卒加炮代之为机(棋)。从宋刘克庄的分咏棋子诗中所述的,“三十二子者,一一俱变态”来看,与现代象棋完全相同了。这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至南宋时,象棋已是“家喻户晓”的事了。
明、清以后,是象棋发展的“近代”。这时棋谱多,如百变象棋谱》(1522年),《韬略玄机》(1707年)等。著作是实践的产物,没有实践不可能有高深的理论。名谱纷出,说明了象棋的繁荣。从《橘中秘》(1632年)到《梅花谱》(1662年一1722年);由“当头炮”到《烂柯神机》“屏风马”是对立统一的发展,也是象棋水平的提高。明、清以来的象棋名谱,一直流传下来,长久不衰。反映了象棋水平的稳定,这也可说是一个新的时期了。以上只是学术上探讨,各抒己见而已!如果以新、旧社会的对比,来分述象棋发展时期,那又是另一个分析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