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官璘
象棋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以自己突出的民族形式和优良的传统艺术,培养人们勇敢的战斗精神,坚强的斗争意志,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在很长时间以来,它一直为广大的人们所喜爱。
根据一般的记载,远在二千多年前,已经有象棋的名称。如楚辞·招魂篇)有这样一段:“菎蔽象棋,有六簿些”汉刘向说苑载:雍门周以琴见孟尝君,说:“足下燕居则斗象棋,”可见那时候,已经有象棋活动了。
唐《续藏经》载:背神农以日月星辰为象,相国牛僧需用车、马、将、士、卒加炮,代之为机矣。根据这个记载,唐朝牛僧需之前的象棋没有炮,大概待加炮之后,才成为现代象棋的雏形。但牛僧需玄怪录中反映的,还没有炮,随着炮在成争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于是反映到象征战斗的象棋游戏中来,是否在牛僧需之后才加炮的呢?
棋盘里的河界,称“楚河汉界”,可能是受到楚汉相争时,韩信作象棋的传说影响,由后人附加的。据传说:韩信带兵攻打赵、齐等国,一段时间打仗,一段时间休整,在休整时期,恐怕士兵思家而换散俄斗力,所以作象棋以教士兵。宋晁补之的“广象棋”,和现在的走法比较接近,但没有说明棋盘的中间有无河界。有河界的象棋,初见于宋范仲施“青兵翻背水”的描述。综上所述,唐至北宋这段时期,象棋是处在过渡时期,还没有统一的规格。大概于北宋后期至南宋初期,才有统一的规格,和现在的象棋完全相同。
在漫长的岁月中,元朝之前留下来有关象棋的书,几乎成了凤毛鳞角。宋司马光《七国象戏、洪迈《棋经论,都属于抽象的理论,实际上不及宋陈元靓编的事林广记,中登载了两局棋,都是全盘着法,较有价值。明、清两代,棋书出版比较多,其中以桔中秘,《梅花谱)、<竹香斋,尤为著名,标志了象棋艺术发展的新阶段。
《体育报于1978年10月18日转载英国的世界时代)周刊:“棋本来是属于亚洲的,它象其他东方的财宝一样,为欧洲人拿走后,加以改造,弄得面目全非,然后再推销给它原来的主人。在亚洲,只有知识界中少数人下国际象棋,这与欧洲的情况相同。在亚洲,最流行最普遍的是中国的‘象棋’。…和西方的国际象棋一样,中国象棋现在已经‘国际化’了。”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是一对兄弟棋种,在国际上都叫做象棋。曾有人认为:中国象棋是印度发明,由印度传入中国的。但这种认为只能指国际象棋,而不能指中国象棋,中国象棋是中国发明的。
在战争年代,我们要有两支军队,一支是拿枪的,又一支是宣传工作的。宣传工作是思想教育的范畴。例如日本电影的平原一郎,由不安心于海军到安心于海军,是一个思想转变过程,给人们有启发的作用。但是,它那种方法,我是不赞成的,我主张以说服教育为主。初学象棋的人,大多数都有朝气,但受到垫折,就容易对精研象棋缺乏了信心,这是不正确的。我们要认真吸取敏训,把经验积累起来,对提高棋艺才有较大的帮助。“拆棋”,是非常重要的技术训练,总结经验和创造新战术,都要通过“拆棋”来进行。一般是对弈之后,不论胜负,均进行复盘,都需要通过“拆棋”的练习,才能找出胜败的根本原因。总的来说,还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说明有多少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