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症
〔病因)由于五脏之热,灼伤津液,或因湿热阻于阳明,胃津不足致使皮毛、肌肉、血脉、筋骨无以营养,遂成此病。
〔症状)痿症虽有皮、肉、脉、筋、骨之分,但临床常见的主要症状为两足痿软无力,动作不灵活,且无疼痛。重则四肢弛缓,不能运动,日久肌肉日渐消瘦。
〔治疗)
立法
治以调理脾胃为主,佐以通经活络、舒筋骨之法。
选穴 中院、足三里、肺俞、心俞、肝俞、胃俞、脾俞、肾俞、阳陵泉、大杼、悬钟、涌泉、三阴交、大椎、肩翻、曲池、外关、合谷、八髎、环跳、风市、丘墟、解溪。以上皆为本症的常用穴。但须根据病变部位,每次选择5~7穴。若一侧有病,则先取健侧,后取患侧。
穴释
中脘、足三里、胃俞能调理脾胃,增进饮食,润宗筋,利关节,宣通血脉以养肌肉;阳陵泉和肝舒筋;大杼、悬钟强筋壮骨,涌泉益肾,三阴交化湿;大椎、肩髃、曲池、外关、合谷、八髎、环跳、风市、丘墟、解溪等穴,皆可通经活络,泻五脏之俞穴可清五脏之热而治其本。
〔按]痿症包括现代医学的小儿麻痹后遗症和各种脊髓病引起的下肢截瘫。针灸对其中的一些病例有较好的疗效,如能早期进行,并配合功能锻炼,效果更好。
病例:李××,女,7岁。半年前发高热后,右侧下肢麻痹,不能行走,肌肉弛缓萎缩,腱反射完全消失。诊断为小儿麻痹后遗症。采用针灸治疗,取穴:环跳、风市、阳陵泉、绝骨、丘墟。第一次针健侧,留针10~15分钟。其后针患侧,每日一次,经五次治疗后,能开始运动,共计二十二次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