怔忡(心悸)的针灸治疗

怔忡(心悸)

〔病因)大多由于忧思过度,气血亏损所致。气不足则心不能自安,血不足则心失所养。其他如突然受惊、阴虚火旺,痰火内动,心阳不振,水停心下,皆能成为此症。

〔症状)自觉心中空虚,惕惕而动,轻则心悸,时好时发;重则悸动,上至心胸,下抵脐傍,并伴有胸闷烦躁,不得安寐,甚或头晕眼花,少食,短气,喘息,浮肿,脉多结代或弦数。

〔治疗)

立法益气养血,清心安神。

选穴心俞、厥阴俞、膻中、巨阙、神门、内关。如因阴虚火旺,配太溪、三阴交;如因痰火内动,配足三里、中脘,如因水饮阻滞,配中脘、阴陵泉、足三里;如有气短、喘息,配肺俞、尺泽;如有浮肿,配水分、三阴交。

穴释心俞、巨阙为心的俞募配穴,厥阴俞、膻中为心包络的俞募配穴,心包为心的外围,可代心用事,故交替使用心和心包络的俞募配穴,可调补心经的气血。神门为手少阴心经的俞穴,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别走少阳,二穴皆有清心安神之功。太溪、三阴交能滋阴制火。泻足三里、中脘能清胃化痰,补中脘、阴陵泉能健胃而运化水谷,以扶正气,肺俞为肺的背俞穴,尺泽为肺经的合穴,肺主气,故二穴配合能益气而消除短气、喘息的症状。水分属任脉而联系膀胱,故能通调膀胱之经气而分利水液,三阴交能疏调足太阴之气而健脾利湿,二穴配合能利尿而消肿。

〔按〕怔忡症包括现代医学中的神经官能症和心脏器质性病变所出现的心悸症状。针灸疗法不但能解除症状,而对疾病本身也能达到调正和治疗作用。对器质性心脏病,应根据病情或单用针灸治疗或配合使用其他疗法。

病例:患者×××,女性,43岁。因不完全流产施行刮官手术,由于术中患者精神紧张,术后抬回病室,即威头晕,心慌,心前区痛。检查心音呈胎音调,心律齐,心率每分钟184次,心界不大,无脉搏短绌,血压98/70毫米汞柱,肺无罗音,诊断为阵发性心动过速。即予以颈动脉资挤压,并压迫眼球均未见效。随针刺大陵、神门、膻中、巨阙,不留针,针后3分钟,症状消失,心率恢复(每分钟84次),出院后随访4个月未复发。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