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的针灸治疗

痢疾

〔病因)

痢疾多发于夏秋之间,其原因不外饮食生冷不洁之物,或感受风邪,损伤肠胃。但由于原因与体质之不同,一般分以下五种:白痢,多因寒湿凝结,伤及气分。赤痢,多因暑热内郁,伤及气分。湿热痢,多因湿热凝滞,营分气分皆伤。噤口痢,多因热邪伤胃。休息荆,多因病久或止涩过早而脾胃受伤所致。

〔症状)白痢:下痢色白,腹痛,身倦无力,不思饮食,口不渴,小便清长,脉沉迟,苔白。

赤痢:下痢色赤,里急后重,喜冷畏热,烦渴引饮,小便深黄,脉数,舌赤。

湿热痢:下痢赤白相兼,里急后重,口渴,小便色黄或见高热,脉弦数,舌苔黄腻。

噤口痢:下痢不食,或伴有恶心呕吐,脉沉涩,舌干。

休息痢:下痢时作时止,久而不愈,饮食日减,面色萎黄,四肢无力,脉多弱象。

〔治疗)

立法。

以通滞清肠为主,再以原因所伤加减,不可止涩太早,致生后患。

选穴 白痢:天枢、关元、大肠俞、足三里、上巨虚。赤痢:关元、小肠俞、下巨墟。湿热痢:天枢、关元、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如发热则配曲池、合谷。噤口痢:中脘、足三里、曲池,天枢、复溜、太溪。休息痢:脾俞、胃俞、大肠俞、关元、足三里、上巨虚。

穴释

白痢灸天枢、大肠俞、关元能驱肠中之寒湿,泻足三里、上巨虚可通肠胃之积滞。赤痢泻关元、小肠俞、下巨虚能清肠中之热,并起导滞作用。湿热痢泻天枢、关元、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能清肠胃之湿热,配曲池、合谷用泻法,能清热解表。噤口痢补中脘,泻足三里、曲池、天枢,是补中兼通之法;复溜、太溪能补肾滋阴。休息痢泻大肠俞、关元、上巨虚,能清肠而通中;补脾俞、胃俞、足三里为健脾胃而治本。

〔按〕痢疾的命名,中西医大致相同,但在分类上略有差异。中医多根据临床症状分型,西医则根据化验检查进行分类。故具体命名上则有些不同,如现代医学的菌痢,即包括在中医痢疾之内。

病例1:黄××,女性,22岁。因腹痛腹泄四天入院。入院前會针刺中院、建里等穴,“治疗四天未见效果。入院时,大便每天40多次;镜检:白细胞(+),红细胞(十),粘液(十),巨噬细胞+,大便培养发现史氏痢疾杆菌。采用针刺治疗。选穴:大肠俞、小肠俞、天枢、合谷、足三里,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第二日大便次数减少一牛,三天后大便次数与镜检皆恢复正常,各种症状亦随之消失,第五日大便培养转为阴性,共计六次,住院7天出院。

病例2:马××,男性,23岁。患者因发烧,腹痛,大便日解30次,混有红白冻子,头晕眼花,恶心,纳差,倦怠无力。于25日入院,大便培养,有费氏痢疾杆菌。当日取穴:中院、天枢、关元、足三里,因发烧配曲池、合谷。26日发热减轻,大便次数减少,但仍有腹痛,取穴:合谷、天枢,关元、足三里。27日热已退清,大便20次左右,无腹痛,大便镜检脓细胞⊕,培养阴性。取穴同前。28日大便一次,带白色粘液,食欲转佳,大便培养阴性,取天枢、关元、足三里。29日大便二次,无粘液,无腹痛,大便镜检:脓球(⊕,取穴同前。30日未大便,停针观察。31日大便培养阴性,镜检阴性,痊愈出院。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