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
〔病因〕
痰湿内壅,或肾水不足,肝风内动,或命门火衰,虚阳上浮,皆能导致本病。
〔症状)虚症:头目眩晕,甚则跌倒,恶心欲吐,心悸怔仲,目不能视物,头转耳鸣,脉多无力。
实症:胸脘满闷,心悸,恶心欲吐,头目眩晕而不能起坐,口渴烦热,大便不爽,脉多弦滑。
〔治疗)
立法
虚症宜益肾清镇,实症宜清肝化痰。
选穴 虚症:翳风、天柱、悬钟、肾俞、三阴交、太溪、足三里。实症:风池、行间、肩翻、曲池、内关、三阴交、丰隆。
穴释 虚症:泻天柱、翳风,能清头镇逆,泻悬钟引气血下行能平肝;补肾俞、三阴交、太溪,能补肾益阴,补足三里以补正气。实症:泻风池、行间,能清头、泻肝火,肩髃、曲池能镇逆,内关、三阴交能滋阴清火,丰隆能降浊化痰。
[按)
眩晕证包括美尼尔氏综合症和高血压等病引起的头晕目眩等症状。这种症状用针灸治疗,往往能取得较滿意的效果。
病例1:×××,男性,59岁。患高血压病已三年,主诉头晕,心悸,失眠,血压184/122毫米汞柱,诊断为高血压病。针三阴交(补)、悬钟(泻),治疗三大头晕、心悸好转,四次自觉症状消失,血压降至150/86毫米汞柱。三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病例2:陈××,男性,29岁。频发性肱晕、呕吐已三年,伸有耳鸣、耳聋、面色苍白、冷汗等症状。经用电测听器检查和前庭功能试验,诊断为美尼尔氏综合症。取翳风、风池、内关、足三里、太溪等穴进行针刺治疗。第一阶段每隔12日针一次,共十四次,在此期间患者仅轻度眩晕两次,休息20天。第二阶段,每隔3~5天针一次,共针十六次,眩晕未发作,所有症状消失。一年后随访未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