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艾卷灸法
取艾绒放在细麻纸(或易燃的薄纸)上,不加任何药物,卷制而成的。目前所用的艾卷,长20厘米,直径1.2厘米,每支重量约10克,可燃烧约1小时之久。艾卷灸应用简便,可以掌握灸量强弱,值得推广(图4-5)。
施灸方法:
(1)温和灸法:将艾卷燃着的一端,靠近穴位(距皮肤约一寸上下)熏灼(图4-6)。根据病人热感的反应,上下移动,调节温度。当病人施灸局部有一种温热舒适感觉时,就固定不动,一般约为10~15分钟,或更长一些时间。适用于灸治的各种病症。
②)雀啄灸法:将艾卷燃着的一端,对准选定的穴位或部位上,如鸟啄食般的一起一落施灸,一般可灸2~5分钟。多用于小儿疾病或晕厥(图4-7)。
③)熨热灸法:将艾卷燃着的一端,接近灸的部位,如熨衣服那样来回或旋转移动,一般可灸20~30分钟。多用于广泛性皮肤病。
〔附〕
(①)太乙针:用棉皮纸一层,较后的纸三层,纸宽一尺三寸,长一尺二寸,取艾绒三两平铺于纸上,将下述各药末七至八钱,筛匀于艾绒的表面,卷成爆竹形式。
药物:艾绒三两,硫黄二钱,麝香、乳香、没药、丁香、松香、桂枝、雄黄、白芷、川芎、杜仲、枳壳、皂角、独活,细辛、穿山甲各一钱,研为细末。
将针的一端燃烧,以布七层裹之,按于应灸穴位上或痛处灸之。针热消失后即另换一支,必须以局部感觉温热为度。除治风寒湿痹及痿弱无力症候外,对于一切慢性虚寒症,均有疗效。
(②雷火针:取艾绒平铺于棉纸上,将下列药末筛匀于艾绒表面,然后卷紧,状如爆竹,外涂鸡蛋清一层,以防药气走泄,阴干后储藏备用。药物:艾绒三两、沉香、木香、乳香、茵陈、羌活、干姜、穿山甲各三钱。将药研为细末,再加入麝香少许。
取针两支,先燃一支,将烧红的一端,紧裹于数层布中,按于应灸的部位或穴上,如雀啄样随按随提。待针热消失后,即另换一支,反复施灸,使热感及药气透入组织,直至灸处红润为止。主治筋骨疼痛,经络不通,沉寒积冷。
太乙针与雷火针,因操作较繁,且掺药较多,现在已多不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