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疗法

第十一节穴位埋线疗法

穴位埋线,是根据病症的不同,将铬制羊肠线埋藏于相应的穴位中,发挥羊肠线(异性蛋白)对穴位的持续性刺激作用,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1.工具:除备00号1号、2号铬制羊肠线外,尚需准备大号三角缝针或腰椎穿刺针、持针钳、洞巾、医用手套、5~10毫升注射器、5~6号针头、0.25%~1%普鲁卡因注射液、弯盘、药杯、消毒纱布、胶布等小手用具。

2.埋藏穴位与适应症:本法多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慢性肝炎、支气管哮喘、小儿麻痹后遗症以及腰背肌肉劳损等症。埋藏穴位,一般对脏腑病症多取俞募穴位,对小儿麻痹后遗症以及腰腿脊背知觉运动障碍等症,多取相应的局部穴位。

3.操作方法:

(1)缝合针埋线法

1)病人采取卧位,确定穴位以后,如为单穴,则以该穴为中心,在其上、下或左、右各约1.5厘米处,用龙胆紫液作进、出针点标记。如透两个穴位,只在各穴作好标记即可。

2)常规皮肤消毒。如对支气管哮喘取中一穴,则在该穴两旁或上、下的进出针标记处,用普鲁卡因液作皮丘麻醉后,铺好洞巾,进行穿线

3)左手拇食指绷紧或捏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用持针钳钳住已经穿好羊肠线的三角缝合针,从进针处入针,穿过皮下组织,将针由出针处穿出,紧贴皮肤将羊肠线末端剪断,然后放松皮肤,羊肠线就自然地全部埋于皮下组织里(图3-36、3-37)。

4)消毒针孔、覆盖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

(2)腰椎穿刺针埋线法:操作步骤大致与前法相同,仅是由于采用腰椎穿刺针进行埋线,在埋线的具体操作上与前法稍有不同。如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常取上院、中腕两穴,在两穴上作皮丘麻醉,将所需长度的羊肠线置入针腔,再将针芯插入针腔的后端,然后将腰椎穿刺针管由上腕速刺,穿过皮下,达到中院,即缓慢退针,边退针管,边推针芯,将羊肠线留在两穴间的皮下组织。

4.注意事项:

(1)严格注意无菌操作,且线头不得外露,以防感染,尤当夏季容易出汗时更应注意。术后尚需注意保养,如有感染,应按炎症处理。

(2)埋线深度,应在皮下组织与肌肉之间,不宜埋于脂组织之中,以防脂肪液化,流出渗出液体。

(3)术后一至五天内,少数病人有时出现肿、痛、低热等无菌性炎症反应,一般无需处理,一周左右,可自行消失。

(4)本法对严重心脏病、糖尿病、感染性病症、妇女妊娠以及经期,不宜使用。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