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折针
折针是针在体内发生折断的现象。近年来由于针的质量大有改进,若能作好针前的检针准备工作,并在施术时加以应有的注意,完全可以避免折针。
折针的原因,多由针的质料不好,缺乏韧性。针体若有硬弯或锯齿样的损伤,最易发生折针。针易在针根部折断,若将针体全部插入组织内,每当体位移动或强烈抢转时,最易使针部折断。针刺时,由于强烈刺激而引起肌肉突然李缩,也是造成折针的原因之一。
万一遇到折针时,不要惊惶失措,可告诉病人保持原有体位,不要惊慌乱动,术者按断针所在的部位以及折断的具体情况慎重处理。如针体尚有一部分露在皮外,可用镊子出。若折针残端已与皮肤面相平或稍低,而尚可见到残端时,则用左手拇、食二指在针旁压皮肤使残端露出体外,遂即用右手持级子将针出。若折断部分全在皮内,距离皮下不远,而且断针下还有硬组织(如骨胳),可由针旁外面向下轻压皮肤,运用该硬组织将针顶出。若折断部分下面为软组织,可将该部肌肉捏起,将折断部分向上托出。若折断部位在内关穴等处,可以通透到对侧,即用手指或其他物品将针向前顶进,使其针尖由对侧外关穴等处的皮肤露出。如用以上方法仍取不出,而折针的部位是在四肢,病人并无任何不适的感觉,可以不必进行其他处理,但须继续观察情况,必要时再作处理。如折针部位是在重要脏器的附近,或患者在折针后有不适的感觉及功能障碍时,就应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处理。
为防止折针,尽可能选用富有弹性而适于应用的针。养成针刺前仔细检针的习惯,针体若有硬弯或锯齿样的损伤,或针根部松动,均不应使用。避免猛烈的针刺,或用力不均地反复针。在进针或留针时,针体不应全部插入穴内,一定要有适当的部分留在皮外,以防从根处折断。针前,应告诉病人在针刺过程中体位不应乱动,尽量采取患者舒适且能保持耐久的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