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术者的态度及病人体位
为获取良好的治疗效果,除了给患者进行正确诊断外,术者必须怀有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亲切、和蔼,切忌轻浮暴躁,专心操作。此外,还应随时观察和询问病人对针刺后的感觉。
针刺时病人的体位,既要便于针刺操作,又要尽可能的舒适持久。这样,即使留针时间较长,也不至于产生疲劳,从而也可以避免因体位移动而引起弯针与折针事故。
病人的体位基本有两种,就是卧位与坐位(图3-3~3-9)。
1.卧位:
(1)仰卧位:应用范围很广。如取前头、面、颈、胸腹、上肢掌侧、下肢前侧及手足等部位的穴位,均可用此体位(取会阴穴可用截石位)。
(2)俯卧位:取后头、项、肩、背、腰、骶部以及下肢后侧诸穴时,均可用此体位。
(3)侧卧位:取侧头、侧胸、侧腹、臀部以及下肢外侧诸穴时,均可采用此体位。
2.坐位:按针刺部位的不同,采取如下的坐位。
(1)取头、面部穴位时,一般采用三种坐位:
1)仰靠位:取前头部及颜面部的穴位。
2)俯伏位:取头顶、后头及后颈部的穴位。
3)侧伏位:取侧头部及耳区的穴位。
(2)取上肢穴位时,可采取四种体位:
1)伸肘仰掌:取肘关节掌侧面的穴位。
2)屈肘仰掌:取前臂及手的掌侧诸穴。
3)屈肘俯掌:取前臂及手的背侧诸穴。
4)屈肘拱手:以肘关节屈曲,尺侧在下、桡侧在上的屈肘位
置,如前臂桡侧诸穴。
(3)针、背、腰、骶部穴位时,除采取坐位的俯伏位以外,也可采取俯卧的体位。
总之,采取体位,主要是要根据穴位的部位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对于初诊、年老、体弱和过敏的患者,应尽量采取卧位,以免发生晕针及其他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