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产过程中常见的违法行为及法律制裁
(一)法与法律制我、犯罪及其特征
1.违法与法律制载
违法是指不履行法定义务或者做出的法律禁止的行为,违法的构成要件:(1)必须是一种行为,只有违法的思想动机而未见之于行为不构成违法。(2)必须侵犯了客体,即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3)违法的主体必须是有责任能力的人或依法设置的法人.(4)必须是行为者主观上出于故意或过失。上述四个方面缺少任何一个方面就不能构成违法,违法可分为:(1)刑事违法,构成犯罪;(2)民事违法,包括违反民法、婚姻法等,给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公民个人造成某种利益损失的行为(3)行政违法,即违反行政管理法规的行为。
法律责任是指违法者对其违法所造成的对社会和受害者的危害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因违法而承担的法律责任在国家的相应法律中是有明确规定的,并且是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制裁是由国家专门机关根据违法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所实施的惩罚性制裁措施,按照违法者承担的法律责任及触犯法规不同,法律制裁可分为:(1)刑事制裁,是指触犯了刑事法律,国家对刑事违法者给子刑事制裁这是法律制裁中最为严厉的一种,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分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主、附加刑可单独使用,也可一并使用。(2)民事制裁,是指国家对民事违法者,根据其应承担的法律贵任给予的强制性制裁。民事制裁主要有:停止侵害、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消除影响和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3)行政制裁,是指国家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对违反法律、法规应追究其行政责任的违法者给予的制裁,行政制裁有:①行政处罚,是由国家特定的行政机关对行政违法但又构不成犯罪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的一种制裁;②行政处分,是指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对其工作人员和职工的违法、违纪和违章所进行的处分。
2.犯罪及其特征
凡是违反刑法危害社会而应受到刑事处罚的称为犯罪。在我国,一切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破坏经济建设和社会秩序,侵犯集体或国有财产,侵犯公民合法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根据犯罪的主观心态,犯罪可分为两种:(1)故意犯罪,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2)过失犯罪,即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只有法律有规定的过失犯罪才负刑事责任。犯罪有三个特征:(1)具有社会危害性是一切犯罪的客观属性,(2)刑事违法性,即违反刑事法律的禁令(3)应受惩罚性,在大多数情况下,惩罚是犯罪的必然结果,只有少数犯罪行为,由于刑事法律规定的某种原因,可以免除处罚,但仍不失为犯罪